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学知识普及举行发布会
时 间:2020年4月23日
地 点:北京国二招宾馆
主持人:米 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嘉 宾:施 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冯录召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
齐文升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引导人民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李克强总理提出明确要求,及时发出权威声音,保证公众得到准确可靠的信息。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新冠肺炎防控的科学知识普及。
我们请来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先生、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先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齐文升先生,请他们就假期旅游注意事项、扶正气提高免疫力、普通人防疫方式等来回答媒体提问。2020-04-23 15:00:48
米锋:
首先,通报一下疫情情况。
4月22日0时—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例,其中6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分别为陕西2例,吉林、黑龙江、上海、广东各1例;4例为本土病例,分别为黑龙江3例,广东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5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824人,重症病例减少15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793例,其中重症病例37例;现有疑似病例16例。累计确诊病例161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23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4月22日24时,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959例,其中重症病例6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720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2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798例,现有疑似病例20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28049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8429人。2020-04-23 15:01:39
米锋:
湖北当日无新增确诊病例,无新增和现有疑似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8例,现有确诊病例69例,其中重症病例2例,均为武汉病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3547例,其中武汉46395例;累计死亡病例4512例,其中武汉3869例;累计确诊病例68128例,其中武汉50333例。
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7例,其中境外输入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3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31例,其中来自境外输入7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984例,其中境外输入166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504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033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5例,台湾地区426例。
4月22日,湖北现有重症病例降至2例,全国现有确诊病例首次降至一千例以内,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已有半数以上治愈出院。但个别地方聚集性疫情确诊人数仍在增加,要尽快阻断传播途径,补上防控短板漏洞,坚决遏制疫情反弹。
以上是疫情情况。2020-04-23 15:02:11
米锋:
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2020-04-23 15:03:58
中央广播总台央视财经频道记者:
马上就要到五一假期了,老百姓可不可以小范围地进行旅游?这样的旅游会不会导致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大?此外,我们想要去旅游的话,应该如何做好防护,饮食上要注意哪些?谢谢。2020-04-23 15:13:36
冯录召:
谢谢您的提问。确实,五一将至,大家会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对于大部分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出去旅行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目前每日仍有新增境外输入病例或者本土病例,我们要保持警惕的心,要意识到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对一些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这些高危人群不建议出行旅游。对于出行人员要注意预防,一是出行前做好准备,建议就近错峰出游,尽量避开热门景点或者景点的高峰时段,避免在密闭空间内开展一些娱乐项目,如果准备跨地区出游的话,应该选择近期没有病例报告的地区,并且要提前去联系景区,了解当地的防控政策,按要求做好准备,也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口罩、手消毒剂物品,以备路上使用。
第二,途中要做好防护,如果乘坐飞机或者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要遵守秩序和乘务人员的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要做好手卫生,并且妥善保存票据以备查询。
第三,旅行期间要做好防护,在游玩过程中在景区有序排队,保持人际距离,当然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咳嗽礼仪,随时做好手卫生。出去住宿的话,应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宾馆,入住后要开窗通风,旅途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该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刚才提到的关于饮食也要注意,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尽量减少饮食的次数,在景区内建议首选外带的食品,如果在餐厅用餐,建议间隔落座或同侧用餐,与其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谢谢。2020-04-23 15:13:50
封面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这次的新冠肺炎的诊治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请问齐主任,在中医上如何认识新冠肺炎,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上发挥了哪些作用?谢谢。2020-04-23 15:14:20
齐文升:
谢谢你的提问。我们知道,这次武汉的新冠肺炎的疫情中医药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以我们第一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接管的武汉金银潭医院南一病区为例,我们在黄璐琦院士的带领下,1月25日去的武汉,3月31日回到北京,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南一病区一共收治了158个病人,到3月31日共出院了140个病人,经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出院132个病人。南一病区和其他七个相似的病区进行了比较,南一病区死亡率最低,激素的使用率也是最低的,所以中医药的疗效是比较确切的。
另外,中医怎么认识新冠肺炎?中医有2000年的历史,历来都是在同热性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了一系列的中医理论。中医认为新冠肺炎还是瘟疫的范畴,瘟疫病因一定是有毒,叫疫毒,一般是从口鼻而入,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之后,病人的表现有常见的发烧、咳嗽,这是肺的症状,另外有腹泻、乏力,这是脾的症状。最近我和国外的一些同行进行交流,国外的新冠患者早期的症状,一个是嗅觉、味觉丧失。我们知道嗅觉主要是肺开窍于鼻,味觉主要是脾开窍于口。所以中医认为新冠肺炎病变部位还是在肺和脾。病变性质,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和总结,认为早期还是以湿毒为主,中期有化热的倾向,后期就耗伤正气。总而言之,总括新冠肺炎的整个病程,我们认为疫毒闭肺是它的核心病机,我们通过临床的不断摸索,总结出新冠肺炎的一个有效核心方适用金银潭病人,效果还是不错的,很多金银潭住院患者从早期对中医药不了解,逐步的接受、喜爱中医药,还有患者主动要求转到南一区进行中医药治疗。所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过程中还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中医讲用药如用兵,中医治疗新冠肺炎不是某一个单纯的作用和某一个单纯的靶点,中医讲究君臣配伍,讲究整体布局。比如像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医认为在人体的上部,叫上焦,上焦就是宣肺清泄、疏散上焦,在人体的中部,是化湿和胃、斡旋中焦,在人体的下部,要活血解毒、畅通下焦。整个病程过程中还要照顾到人体的正气,这样的话,就能起到鼓动正气、扶助正气的过程。
另外,在整个新冠病人病程来看,早期要祛邪为主,到了中期清热化湿比较多,到了后期一般扶正用的比较多。中医讲的是辨证论治,要根据病人病情的演变具体情况来辨证施治,这实际就是中医的用药思路,是起效的一个思路。谢谢。2020-04-23 15:28:11
香港中评社记者:
之前有很多专家都认为新冠病毒不耐高温,现在是春夏之交,请问疫情是不是会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渐的被遏制住?谢谢。2020-04-23 15:31:43
施一:
谢谢您的提问。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新冠病毒的本身,它是一种RNA病毒,跟SARS病毒和MERS病毒都属于冠状病毒科,具有囊膜,病毒颗粒形状近球型,对热是敏感的,对紫外线、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等也敏感。
针对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随着天气逐渐炎热,新冠病毒是不是会逐渐消减?我们可以尝试从病毒性质和病毒的传播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一下。首先,新冠病毒是一种囊膜病毒,相对来说,对温度是比较敏感的,气温升高是不利于病毒存活的。但是,我们需要对病毒的传播方式进行分析和思考,尤其不同的病毒传播方式是不太一样的。比如埃博拉病毒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传播,流感病毒主要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现在我们知道通过空气传播的病毒,相对容易受到气温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流感一般是在气温比较低的冬春季高发,夏季不常见。
现在我们普遍认为,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相对来说,这种传播方式受气温的影响会小一些,而且我们也注意到南半球的国家目前处于夏秋季,天气比较炎热,但是新冠疫情依然持续发生。最终情况如何,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谢谢。2020-04-23 15:32:00
澎湃新闻记者:
近期,有境外媒体报道美军重启为马里兰州的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那里很多民众得到消息以后开始外逃,美国认为有多个证据表明,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去年8月被紧急关闭的原因十分蹊跷,认为该疾病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源头,并在美国造成秋冬季节流感大流行,之后病毒通过参加武汉军人运动员美国军人在中国发生变异后再次暴发,请问台上专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谢谢。2020-04-23 15:34:02
施一: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其实,我们注意到互联网上相关信息,美国有人怀疑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可能是新冠病毒来源的说法,美国方面对此没有公开回应,我们无从做出判断。病毒溯源本身是科学问题,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再次发生同类疫情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开展病毒源头的研究,对新冠病毒的来源提出了许多学术观点及假设、猜想。中国科学家目前也在认真开展相关研究,为早日找到新冠病毒的起源,有针对性的做好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从病毒溯源的科学研究全过程来看,这是一项科学难题,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将众多生物学信息和流行病学证据汇聚成相互印证的证据链,才能真正完成任务。人类历史上很多疾病比如艾滋病、SARS等,对其源头的探索历经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进展,但研究结果仅是推测,尚未得出最终的答案,研究工作至今仍在继续。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希望世界各国把精力和关注点集中放在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上,病毒溯源这一科学难题需要各国科学家深入研究。谢谢。2020-04-23 15:34:29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日有地方公布的确诊病例行动轨迹显示,患者和其他确诊病例一同聚餐,并可能因此被传染,那我们现在还能不能去餐厅堂食,如果去的话,应该如何防护?谢谢。2020-04-23 15:35:55
冯录召:
当前,仍然不推荐大规模的聚餐,也不建议携带没有自理能力的婴幼儿进行堂食。普通就餐我们还要建议选择一些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就餐前要做好预约,做到错峰用餐来避免拥挤。刚才您提到的这个问题,说明近距离接触和聚集,确实是感染的一个风险,进入餐厅前我们还是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测量、登记,如有发热不应该进入餐厅。在餐厅期间,也要尽量减少接触那些公共设施,做好手卫生,在饭前和入厕后洗手,在用餐的过程中尽量与他人保持人际距离,注意咳嗽礼仪,并且如果多人共同用餐的时候,现在推荐使用公筷和公勺,这也是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降低感染的风险。谢谢。2020-04-23 15:36:1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刚才施一研究员已经介绍了新冠病毒的特点,其实大家现在最关心的还是这个疫情什么时候才能最终的结束,会不会像有些科学家担心得那样,会变成一个常态化的病毒,每年像流感一样都会暴发?还有人认为会不会变成一种常态化,变成一种常见病,专家有什么看法?谢谢。2020-04-23 15:40:23
施一:
谢谢你的提问。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何时结束,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中国付出巨大的努力,已经有效控制了疫情。但只要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疫情对人类的威胁就不能解除,疫情很难说在短期内结束。
关于新冠病毒是否会像流感病毒一样常态化流行,有专家认为,这种可能性有,但是发生概率比较低。流感病毒具有高变异性、高传染性的特点,例如今年人群对流感免疫,但明年流感病毒可能发生变异,产生新的毒株,导致再流行。目前没有发现新冠病毒具有流感病毒这么高的变异性,因此常态化的可能性不太大。也有专家认为新冠病毒传播能力高,已有四种冠状病毒为季节性流行,新冠病毒形成季节性流行,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是无论发展趋势如何,我们相信事在人为,疾病防治技术的发展、有效药物的发现,新冠疫苗的成功研发,必将帮助人类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关于新冠肺炎是否会变成慢性病的问题,专家分析认为,从目前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看,目前所知新冠病毒主要在呼吸道复制,慢性携带不太可能。从其同类的两种冠状病毒,比如引起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症的两种冠状病毒,尚未观察到感染者持续带毒,从我国几万名新冠恢复者来看,也未观察到长期带毒的迹象。因此,目前的知识认为,个体感染新冠病毒后长期带毒的可能性极小,现阶段也尚未得到证明其慢性化的免疫学和病毒学研究证据。
新冠病毒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病毒,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在持续不断深入。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科研攻关,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对病毒的监测,深入揭示病毒本质和流行规律,密切关注病毒变异情况。另一方面,要积极研发疫苗和有效药物,为从根本上防控疫情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谢谢。2020-04-23 15:41:33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于普通人来说,在日常生活里中医药可以给我们提供哪些扶正气、提高免疫力的方法?谢谢。2020-04-23 15:49:07
齐文升:
谢谢你的提问。我们知道,中医有一句名言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充足就不会发生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实际上这种理解对了一半,我们说正气存内,不在于正气的强或者弱,更讲究的是一种平衡,就是机体内在功能正常的一种状态,才叫正气存内。也就是说,在中医看来,正气的强弱和平衡,中医更重视平衡。所以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平常要想让正气存内,并不是说吃补药就管用,当然也不是说吃点去火的药就能正气存内,还要讲平衡,有火了就要去火,有虚了就要补虚。所以日常生活当中有些人老吃人参、黄芪、虫草,老吃一些补药,吃多了容易上火。也有一些人反过来,比如平常就爱喝金银花、板蓝根,把这个作为去火的药长期服用,最近有吃安宫牛黄丸,这都是一些错误的方法。我们认为免疫力是调出来的,不是补出来的,上火了就需要泻火,有虚才能补,只有阴阳平衡了才是正气存内的状态,阴阳平衡很重要。
怎么保持阴阳平衡?怎么正气存内?中医认为有几个方面,一是顺应四时季节的气候变化,人的起居和生活要与四季相适应,要适当地进行有氧运动,要保障充足的睡眠,及时增减衣服,这是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要调节情绪,因为精神状况的波动和变化会影响免疫力,所以我们平时要保持一个心态平衡,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的影响,这个也很重要。第三是节制饮食,不是说要多吃什么,少吃什么,饮食要均衡,不能偏食,尤其在夏季或者冬季或者在感冒的时候要注意饮食的清淡、营养。第四个方面,可以适当做一些药物调理。如果经过上述生活起居的调理,还有不适的感觉,比如上火,大便干燥或者粘滞不通畅,也有睡眠不好,平常没有精神,可以通过中药进行调理。
另外在疾病的预防上,中医在传染病的预防上重视内因,传染病的发生有三个要素:一是传染源、二是传播途径、三是易感人群。中医着眼在易感人群,在调人的体质,重视内因,也就是说,身体内阴阳平衡了,正气存内了,就不易感染这些传染病了。怎么调理呢?刚才说过,要从起居、生活、饮食、情绪等等各方面进行调节,如果这些还达不到目标,可以适当的吃一些中药进行调理。谢谢。2020-04-23 15:49:32
总台央广记者:
疫情很难在短期内结束,请问在疫苗没有研发成功和上市之前,我们普通人的最佳的防护方式是什么呢?谢谢。2020-04-23 15:55:42
施一:
谢谢你的提问。我刚刚讲过,新冠病毒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病毒,我们普通人的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是没有免疫保护记忆的。通常情况下,病毒感染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才会产生响应,继而产生保护性抗体和细胞免疫记忆。
在疫苗没有研发成功和上市之前,针对新冠病毒疫情,目前仍旧以公共卫生防控措施为主,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公众应该戴好口罩、勤洗手。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给予临床治疗的措施,可以有效对抗新冠病毒感染。
目前我们也在持续对新冠病毒展开深入的科学研究,包括了解病毒的起源和进化,致病传播机制以及病毒检测技术的升级和优化,疫苗和药物的进一步开发。这些知识和技术的突破和积累,我们相信将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与此同时,依托中科院微生物所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文献共享平台”,这个平台系统汇聚了科研人员有关新冠病毒的研究文献,集成了支撑文献的核酸序列、菌毒种信息、晶体结构等科学数据资源。这一共享平台的开放和服务体现了支撑新型冠状病毒科研的重要进展,将为病毒研究和疫情防控提供重要参考。谢谢。2020-04-23 15:56:05
米锋:
我们再提最后一个问题,请继续提问。2020-04-23 15:56:4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近期多地高校陆续公布开学时间,针对返校途中如何正确防护,开学后上课、用餐应该注意什么?专家有哪些建议?谢谢。2020-04-23 15:57:19
冯录召:
谢谢您的提问。第一,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的安排进行返校,返校的途中如果是长途旅行返校,应该随身携带口罩、手消毒剂这些物品,在乘坐公共交通的时候还要按照乘务人员的安排,全程佩戴口罩,妥善保存票据,在旅途中要做好健康监测,到校后应该按照所在地的防控政策和学校的安排进行登记和健康管理。当然,学生还是要主动学习新冠肺炎的防护知识,采取一些科学恰当的防护措施。
第二,开学之后上课,学生在进入教室之前,应该主动测量体温并且佩戴口罩,座位之间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在教室停留期间也要避免扎堆,宿舍内保持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近距离接触,当然宿舍人可能比较多,所以必要的时候也要佩戴口罩,各宿舍之间不鼓励互相串门,如果有发热、乏力、干咳这些症状,应该主动报告学校,并且及时就医。
第三,在就餐方面,建议学生自备餐具,避免混用,就餐保持一些距离,可采用间隔错位就餐、分时段就餐等制度,学校也应该避免外卖入校。当然这些建议我们也会根据疫情形势的发展进行适时的调整。谢谢。2020-04-23 15:57:44
米锋:
谢谢。今天几位嘉宾为我们介绍了新冠肺炎防控的相关常用的科学知识,也很实用。明天的发布会我们将围绕加强农村贫困人口的帮扶,请国务院扶贫办相关司局的负责人来回答媒体的提问,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20-04-23 15:58:06
- 曹雪涛副主任会见基里巴斯卫生和医疗服务部部长森特·伊森特昂2023-06-15
- 世界卫生日活动在京举行2023-04-13
- 曹雪涛副主任会见印度尼西亚卫生部副部长丹特2023-04-13
- 曾益新副主任会见古巴副总理佩尔多莫2023-04-13
- 彭丽媛出席2023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宣传活动2023-03-30
- 曹雪涛副主任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