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情况举行发布会

 

时 间:2020年5月8日

地 点:国家卫生健康委机关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米 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嘉 宾:沈 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援鄂医疗队队长

葛庆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副主任、援鄂医疗队副队长

崔 曼  援鄂医疗队队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吴 超  援鄂医疗队队员、“90后”党员、第二临时党支部书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1月26日至4月4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先后三批派出137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开展重症患者救治的工作。

今天我们请来了他们中的代表:医疗队队长、副院长沈宁女士,医疗队副队长、危重医学科副主任葛庆岗先生,急诊科护士长崔曼女士,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吴超先生,请他们共同回答媒体提问。2020-05-08 15:02:15

米锋:

首先,通报一下疫情情况。

5月7日0时—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例,为吉林本土病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为境外输入上海病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45人,重症病例减少5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19例,其中重症病例5例;现有疑似病例6例。累计确诊病例168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461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5月7日24时,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60例,其中重症病例1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7993例,累计死亡病例4633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886例,现有疑似病例6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736010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167人。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6例;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42例,其中来自境外输入10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854例,其中境外输入71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529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044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5例,台湾地区440例。2020-05-08 15:03:19

米锋:

5月7日,全国现有确诊病例降至260例,为1月20日以来最低;自2月28日以来,首次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报告。目前,全国许多省份中小学已有序复学复课,部分高校学生开始返校,对防控工作提出新的挑战。要加快提高核酸和抗体检测能力,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以上是疫情情况。

另外通报一个情况。近期,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启动国际合作倡议,以加速新冠肺炎相关疫苗、诊断和治疗工具的研发、生产和公平分配。中方坚定支持并决定参加这一倡议,愿意同国际社会一道为维护全球卫生安全和抗击疫情作出努力。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主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2020-05-08 15:03:36

《澳门月刊》记者:

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前线的治疗过程中,尤其在重症病患的治疗过程中有哪些自身的特点和方法?结合本次疫情的发展特点,在以后医疗人员的培训方面有哪些新的启示?谢谢。2020-05-08 15:03:52

沈宁:

感谢您的提问。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医疗队的特点。刚才也提到,我们医疗队有137名队员,其中我们这个医疗队是一个年轻的、也是一个专业的队伍。我们的医疗队里90后有75名,占到54.7%。其中,我们从1月29日真正进入病房开始接管病人到4月4日关闭病房,一共收治了189名患者,从2月8日独立接管病房开始,一共收治了102名患者,其中危重症的病人有21名,重症79名。在这个疾病救治的初期,我们对这种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知之甚少,即使我们有了当年非典救治以及多年呼吸道传染病或者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救治经验,其实在重症病房还是面临了很多困难。所以,我们主要采取了三个有力的手段去救治这些重症病人。

首先是积极开展了各项诊疗技术,我们创造条件去积极开展机械通气、气管镜,包括对一些重症病人的监护,及时开辟了床旁超声检查重症病人。二是发展多学科合作,我们建立了一个四维会诊平台,包括医疗队内部的多学科合作机制。另外,我们和三院本部的远程会诊。第三维是北大医学的会诊中心,因为我们有北医三家医院共同在中法新城院区合作,三个兄弟医院平时也是合力,在同济医院也是拧成一股绳去做合力会诊。第四维是与同济医院的大会诊,有很多的国家平台在里面。基于这个四维会诊机制,能够给重症病人提供最好的救治。刚开病房时,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同时有三个血液病的原发基础疾病病人在病房救治,他们合并新冠肺炎,我们医疗队也有血液科医生,也和本部、北大医学会诊中心一起合力去救治这样的病人。

三是我们充分发挥了护理团队的中坚力量。大家都知道,护理在医疗队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医三院“三米阳光”的护理理念带到了武汉同济中法新城的重症病房里,对重症病人建立了“一对一管理小组”,使重症病人的治疗和护理能够保证延续性。

对于这一新发的传染病疾病,我们需要去积极探索,所以在救治过程中,我们非常关注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学习。每天晚上7点,医疗队的医生和护理组长都雷打不动进行文献学习、病例讨论。这个例会制度一直坚持到我们回到北京隔离期满的最后一天。这样的学习让我们也感受到年轻队员的力量,因为在我们的年轻队员中,80后、90后有非常活跃的思想,他们的学习能力也非常强,对这个新发传染病,他们可以更快地获取知识,结合我们的病人,提出一些诊疗新观点,当然我们也会和专家一起去商量,随时给病人提供最优化的方案。

对于年轻人才的培养,除了积极发现他们的优点之外,我们感受很深的一点,就是对他们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为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我们也关注到在隔离病房的工作,无论是环境还是流程,和我们在三院本部是有很大差别的。年轻人能够提出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同时还开辟了临床研究和护理的创新大赛,申请了一些专利,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

这次疫情也是对我们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后续培养的一次很严峻的检验。除了应该重视对职业精神的培养,我们也非常深刻地认识到,北大医学、北医三院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这“三基”的要求非常有必要。面对这样陌生的疾病,我们临时组建多学科团队,在这种状态下,凸显了“三基”理论培训的重要性,使我们这样一个年轻专业的团队经受住了考验。谢谢。2020-05-08 15:18:52

经济日报社记者:

我的问题想请教葛主任,您当初报名援鄂医疗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当您被确认为首批援鄂医疗队的队长之后,您是怎么样挑选自己的队员的?谢谢。2020-05-08 15:19:13

葛庆岗:

谢谢您的提问。1月25日,大年初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紧急通知,需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医院领导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挑选队员,组建医疗队。当时,我正在医院值班,只是出于一个普通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给领导打电话,主动请缨。

我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的老兵,有比较扎实的临床经验,现在还担任科室副主任。曾经担任过医务处副处长,具有一定的组织沟通协调和团队的管理经验。最重要的是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2009年H1N1、2010年玉树地震等大型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拥有良好的应急事件的处理经验。

现在台上有2位同志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役,一位是坐在我身旁的沈宁副院长,第二位就是我。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医院任命我为首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的队长。在队员选择方面,主要是基于四方面考虑:一是需要保证呼吸专业、重症医学专业的医护人员力量。二是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医务人员工作强度也很大,我们组建了一支专业队伍,重症医学12人,呼吸和危重科7人,急诊科11人,刚才沈宁副院长也提到了,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三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当中,老年人比例高,常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隔离病房当中出现了突发的紧急情况救治、会诊很不方便,需要安排适当比例的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四是医生、护士应该拥有重症和急诊的临床培训经历。除了以上四方面以外,第一批医疗队20名队员当中有7名党员,在出发之前,医院党委成立了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后来随着三批共137名队员集结,在临时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临时党总支,下设7个临时党支部,融合7个诊疗小组,共同开展工作。党组织的力量也是战斗力的重要保障。谢谢。2020-05-08 15:23:1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刚才沈宁女士也介绍了北医三院在护理患者的时候,一是采取了一对一的结队方式,另外也提到了“三米阳光”的护理理念。请问“三米阳光”的护理理念到底是什么?你们在护理这些重症患者的时候感受是什么样的?谢谢。2020-05-08 15:23:33

崔曼:

谢谢您的提问。“三米阳光”是我院护理同仁的形象,是我们2017年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的一项护理文化建设活动,提倡在护理工作当中关心、关爱、关注出现在我们三米之内的所有人,无论他是家属、同事还是病人,希望用我们护理人的行动去为他们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也为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正向的作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所以,我们援鄂护理团队又叫做温暖武汉的“三米阳光”。

为了帮助隔离病区的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护理团队遵循“三米阳光”的护理理念,发起了“北京炸酱面写给武汉热干面”的活动。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讲一讲这个活动的由来。有一天,一位病人跟我们的护士说,我住院好几天了,特别想吃热干面。我们的护士就特别有心,在一次上班的时候从驻地为患者带了一份煮好的热干面,同时手写了一张卡片,这张卡片上书写着“北京炸酱面希望武汉热干面早日康复”。之后,我们的队员就用自制的彩纸剪切绘画赶制出了大量的交流鼓励卡片,希望通过这些卡片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大家团结一心,很快就把这些载满爱的卡片带到了隔离病房里,送到了每一位患者手中。通过制作这种交流鼓励卡片,在医护之间建立了有效沟通的桥梁,也把人文关怀带进了隔离病房。

后来随着工作的进一步进展,在做好基础护理、开展个性化护理措施的同时,我们每天都会到病房去跟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解释病情,同时也及时发现了很多患者心里的顾虑。我记得有一位女病人,我们观察到她日常的进食情况不是很好,情绪也很低落。我们的护士就非常关注她,经常去她的房间里跟她聊天、说话。在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她是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孩子由于母亲长时间不在身边,不愿意吃饭。我们的护士就跟这位女病人谈起了自己离开家里1岁孩子来到武汉进行支援的经历。这是两位母亲之间的交谈,这种心与心的沟通,换位思考,也让这位女病人慢慢打开了心结,配合我们的治疗。所以,面对危重患者,我们不仅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变化、生理问题,更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针对性加强人文关怀,把温馨专业的护理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当中,也把对患者的呵护和爱护渗透到每一个细微之处,这也是三院“三米阳光”护理理念的核心。谢谢。2020-05-08 15:27:47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记者:

我们了解到,北医三院的青年医务人员代表北大援鄂医疗队的90后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并且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年轻的医疗队员在收到总书记的回信时当时的心情如何,你们当时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谢谢。2020-05-08 15:28:30

吴超:

首先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3月10日,武汉的疫情仍旧是非常严峻的。习总书记亲临武汉一线,肯定了医务工作者在这场抗疫斗争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在火神山医院,我们的乔杰院长作为10名医疗专家之一,受到了习总书记的接见。乔杰院长回到驻地后,第一时间把总书记的嘱托和肯定带给了所有队员,我们年轻队员听了之后非常受到鼓舞。当时我们来武汉一线工作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证了同龄人的成长,也感受到大家的坚强。

3月11日,我和我们队的王奔,也是我们医疗队唯二的两个90后党支部书记,我们便执笔把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所感所悟以及我们的成长,还有我们在前线所做的工作向总书记做了汇报。3月15日深夜,我们盼来了总书记给我们回信的消息。3月16日上午,中央指导组的专家和领导来到我们的驻地宣读了这封信。距离驻地20公里的中法新城院区,我们其他年轻队员都在隔离病房查房,大家从电视机里正好看到了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全体党员的回信。总书记的肯定让我们年轻队员兴奋不已。正在此时,病房里的一个老奶奶突然用武汉口音模模糊糊地说了一句话,因为她平时患有轻度的阿尔兹海默病,平时沉默寡言。我们有位队员便追问老奶奶您说了什么?老奶奶重复说了一句“少年强则中国强”,并且对我们年轻队员竖起了大拇指。她的声音非常小,但是我们从她的眼神中能看到非常坚定。这一幕,在场的所有年轻队员,我想都会终身难忘。总书记在回信里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当时我们病房里仍有不少危重症患者,我们每天和老师们都会面临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困难,还有各种压力,对于年轻人来说,在这个时候能够获得总书记的肯定,也能获得患者的赞许,我想在那一刻,我们应该是最幸福的。谢谢。2020-05-08 15:35:25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请问医疗队到达武汉后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们是如何与武汉的医务人员相互配合、因地制宜解决好困难和问题的?谢谢。2020-05-08 15:35:47

葛庆岗:

谢谢您的提问。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我们刚到武汉的画面。1月26日晚上5点,我们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武汉机场,空荡荡的武汉机场只有我们医疗队一架专机,月底的武汉是非常湿冷的,万人空巷,我们赶到抗疫的主战场-中法新城院区,那是一座花园样的医院,看到了已经奋战多日、疲惫、双眼中充满着血丝的同行,还有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这让我们队员难免有紧张,精神上有压力,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队员的信心和决心。

到达驻地后,马上召开国家医疗队紧急工作例会,国家医疗队的目标是建立最高水平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平台。接下来的挑战是推出隔离病房改造。传染病隔离病房,是三区两通道,如何在36小时内将普通病房改造成基本符合要求的传染病隔离病房,当时还有病人住着;医疗队院感专家、临床专家和同济医院专家共同讨论、达成共识之后,在隔离病房改造现场,同济医院曾晓勇副院长嘶哑着嗓子忙碌着,栗护士长带着大家楼上楼下奔跑着,领呼吸机监护仪、领输液管等物资设备,这一幕幕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短短36小时完成了隔离病房改造,仪器设备、耗材到位。之后这个病区成为了改造隔离病房的样板!

在这次援鄂抗疫战斗中,我们充分发扬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病制宜、因人制宜的北医三院创新管理文化:隔离病房运行管理机制。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医疗队特殊的战友——小黑和小蓝。初期,尽管我们作了各种准备和应急预案;开病房后,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隔离病房内外沟通问题;医疗队为了方便隔离病房内外沟通而分别设在清洁区和感染区的两部工作手机;感染区的叫小黑,清洁区的叫小蓝。这两部手机互相传递的每一条文字、语音、图片和视频架起了隔离病房内医护互相沟通的数字桥梁,大到危重患者的抢救、小到注射器。

在隔离病房运行管理机制方面。我们创新机制,自制病历模板、病程模板、交班模板、临床路径、感控防护、护理模板等,提出隔离病房运行管理机制,提请国家医疗队讨论后,加入到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院的信息系统,有效保证了隔离病房平稳有序运行。后来,这些管理机制在整个院区推广应用。谢谢。2020-05-08 15:38:33

中新社记者:

我们知道,北医三院的妇产科是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请问在此次救治过程当中,我们在孕产妇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方面有哪些新的做法?谢谢。2020-05-08 15:43:40

沈宁:

感谢您的提问。这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是北医三院的特色学科,我们的学科带头人乔杰院士这次在武汉和他的团队以及武汉同道一起,对武汉118名新冠肺炎的孕产妇进行了临床特征的总结,发现孕产妇感染新冠肺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并不高于一般人群,但是在孕晚期发生率会更高一些,总体预后是好的,但是需要关注产后这些孕妇有可能会出现病情加重,所以这种情况需要大家去重视。我们也将总结的这些经验和国际的同道进行了充分交流,分享了中国经验。

另外,在药物治疗方面,考虑到妊娠的问题,我们需要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药物,如果确诊新冠肺炎是在妊娠的晚期,我们也可以考虑先终止妊娠,然后再给予药物治疗。虽然孕产妇的病情和同龄其他患者是类似的,但是因为担心这个疾病对于胎儿本身会造成一些影响,所以这个问题受到大家格外关注的。我们在病房曾经收治过这样一例新冠感染的孕妇,她因为不敢去产检,又担心药物对胎儿造成影响,她就自行停用了乙型肝炎需服用的药物,导致了孕晚期出现严重的肝脏功能异常,在合并新冠感染之后,病人和家属也非常担心这个疾病会对胎儿造成影响,所以他们也一直在考虑是否要提前终止妊娠,为这件事情十分担忧。

我们医疗队在收治这个病人之后,也立刻和武汉同济妇产科的同道一起,和北医三院的产科、消化科、感染疾病科立刻连线,给她制定了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案。这个病人病情很快就得到了明显好转,同时我们也积极和病人、家属沟通病情,建议继续妊娠。在病人出院之前,我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叫“苗苗守护群”。一直到现在,我们的产科专科的护士还每天都和病人有交流和沟通,到现在为止,孕妇已经妊娠34周左右了,目前孕妇和胎儿整个状态都非常良好。

另外我们也想分享一个小细节,在病房的时候,我们也和孕妇沟通,她可以自己去监测胎动,因为监测胎动是我们监测胎儿状态非常简单易行的一个方法,如果胎儿出现宫内缺氧的时候,最容易表现出来。所以在查房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妊娠晚期的病人,所以我们就跟她说你自己可以来掌握监测胎动。这种简单的方法,在疫情期间是值得推广的。谢谢。2020-05-08 15:49:44

中国青年报记者:

我们刚刚提到,北医三院的90后医务人员比例占整个医疗队的一半以上,请问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青年的优势在哪里?我们该如何看待90后青年在此次任务中的责任与担当?谢谢。2020-05-08 15:50:37

吴超:

谢谢您对我们年轻人的关心。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当中都没有想到的一个剧本,抗疫的大考也是我们年轻人,尤其是我们这些年轻医护没有遇到过的。谈到责任,我们应该先抛开年龄的标签,面对疫情,作为医护,救死扶伤,义不容辞,这是我们的天职,我们有这个责任站出来,这和几零后是没有关系的。

再说担当,年轻人面临的质疑是敢不敢担当、能不能担当。另外,担当和成长是分不开的,你如果敢担当,也能担当好,我觉得自然就会有成长。我打个比方,我觉得我们年轻人应该就像人体的干细胞,在抗疫前线的环境下,我们能够迅速分化为抗击疫情的先锋兵,并且这也使得我们来自不同专业的医护在前线能够临危不乱,并且迅速进入新冠肺炎救治的工作状态中。

在这场抗疫工作中,我们年轻人也表现出了创新和活力,在得到医疗队老师的支持后,我们年轻的医护开展了新冠患者的血压、血糖、心功能、消化道、患者的心理状态管理以及相关研究,并且年轻人每天都会总结和查阅最新的新冠肺炎相关的文献,积极参与危重病例的讨论。刚才沈宁副院长提到,我们年轻人每次都会提出年轻人独特的观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爱琢磨的年轻同事,他们就地取材,反复研究,开发了新的防雾剂,解决了我们护目镜起雾的问题。我们医疗队有17年前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老兵,当年的他们也是我们所谓的80后和90后,他们在17年前表现出他们的担当、责任和成长。我想,现在他们把担当和成长传承给了我们。在这场抗疫中,我们年轻人也会学着前辈们的样子去担当、成长。每次开病房的时候,年轻人都会跟着这群前辈进入陌生的工作环境,他们毫不畏惧。我们也会握着病人的双手去加油打气,在做支气管镜、气管插管等高危操作的时候,也都会有年轻人冲锋的身影,看到前辈们的担当,我们年轻人也自然而然地担起了我们应该承担的任务。同时,在我们前辈的引领下,使得我们可以把担子挑得很稳。

在我们医疗队,护理人员是至关重要的,其实护理人员中90后占的比例更高,最小的一个队员是97年出生的,每当看到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给病人翻身、拍背、喂饭、打水这些非常细致的生活护理的时候,每当看到他们给病人吸痰、雾化、处理患者的大小便等高危护理操作的时候,我都会深深感受到一种和年龄无关的担当和责任,并且他们也一直鼓励着我,其实我们最终也是共同成长的。谢谢。2020-05-08 15:54:49

封面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护理的。我想知道这次援鄂期间的护理工作和在北京本部的护理工作有哪些不同?刚才崔护士长也说到了,实际上在援鄂期间这些新冠肺炎的患者在心理上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我们有哪些特殊的做法能够帮助他们提高信心,度过心理上的关口?谢谢。2020-05-08 15:55:18

崔曼:

首先感谢您对护理工作的关注,在我们的医疗队当中有100名护士,是个百人护理团队。队员来自ICU、急诊和内外妇儿等多学科,都具有危重症科室的工作或轮转经历。

在武汉,我们的工作内容既包括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也包括准确实施治疗和护理措施,以及有效地预防并发症。我们的护士每天会和医师组一起进行床旁查房,充分掌握医生的诊疗思路,去更加有效地推动治疗进程。针对病房内合并不同学科疾病的危重患者,我们成立了重点患者护理管理小组,进行一人一策的护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对一工作群,针对所管理的危重患者随时进行病情的沟通,充分掌握当前的护理要点,及时针对病情变化调整护理计划,确保精准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鉴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性,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一场医疗救治上的挑战,更是一场医护人员和患者心理上的挑战。因为隔离的需要,我们所有的患者都没有家属陪住和探视,其中还有很多是家庭聚集性发病,患者面临着家属同样受到感染在院治疗,或者同时在隔离的情况,患者当时的心理状况非常复杂,心理压力也很大。所以我们进行了很多患者心理方面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更快地恢复健康。

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天早上查房,一位阿姨告诉我们,她的老伴儿就住在隔壁病房,因为病情危重想去看一看。当时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隔离病房内是禁止患者在不同病室间走动的。当天晚上开医疗队内例会,核心组对这位阿姨的老伴儿进行病情讨论,谈到了这种情况,来自同一家庭的患者还有几例。经过核心组商议决定,对这部分病人采用“家庭病房”的管理模式。第二天,我们克服三人间病房的困难,与同病室的患者进行了充分沟通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理解,把同住在三院危重病房的夫妻等家庭成员调到一起,让来自家庭的温暖给予患者心理上更好的支持。后来,我值班的时候又去看这位阿姨,听到阿姨鼓励老伴儿说“你得努力,早点好起来出院,回家庆祝咱们的钻石婚”。后来经过我们和病人的共同努力,阿姨的老伴儿逐渐脱离了呼吸机,肺部CT逐渐好转、各项指标正常,顺利出院了。出院时,这位阿姨的老伴握住了我们的手,邀请我们在他们钻石婚的时候再相聚。

在隔离病房还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我们与患者之间的这种情谊,也给我们医疗队的队员们带来了心理上支持和不一样的感动。谢谢。2020-05-08 15:59:42

米锋:

谢谢北医三院的几位嘉宾。我们明天的发布会将邀请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的相关专家来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20-05-08 15:59:58